3年100户 “暖暖的新家”究竟暖了什么?

时间: 2024-03-05 00:47:03 |   作者: 陶瓷纤维纸

在线咨询

产品详情

  今年春节,对于象山县丹西街道的11岁困境儿童小宇(化名)而言,很温暖。春节前夕,受益于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小宇破旧不堪的书房被装饰一新,洁白的墙、崭新的书架、衣柜,这样的学习环境让他很开心。过去三年,这个公益项目让100个低收入家庭受益。

  小宇在象山县丹城一所小学读四年级,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就靠72岁的爷爷一个人支撑,收入非常低。小宇和爷爷睡一间房,卧室也是他的书房,因为房子年久失修,下雨会漏水,房间的屋顶上有大面积的黑斑,靠床的一面墙也发黄发霉了。房间里就一床、一柜子、一张桌和一台电视。小宇放学回家就趴在逼仄的电视桌上做作业,有时候索性蹲在地上、趴在床上写字。

  “我做梦都想和别的同学一样,有一间明亮的书房。”小宇的愿望让大旸志愿者听得心里酸酸的。

  他们决定帮小宇改造房间。年前,他们多次前往小宇家,与小宇爷爷商讨方案。考虑到房子墙壁受潮严重,只刷涂料,时间长了墙皮会脱落,于是用环保的竹木纤维板进行装修,还给小宇买来新的衣柜、书架、电视柜,安装了崭新的窗帘,房间焕然一新。

  小宇家是“暖暖的新家”公益项目改造的第100户家庭。“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始于2021年,受益的基本是困境儿童,或者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家庭。

  53岁的周志江是油漆工,他是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改造房子的合作伙伴。这三年跟随“暖暖的新家”公益项目,他跑遍了整个象山。

  周志江印象最深的是象山城西一户姓李的人家。父母都是智力残疾,家里有姐弟三人,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

  三个孩子没有独立的房间和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在地上打地铺睡觉。唯一的一张书桌还是有关部门慰问时送来的,三姐弟就轮流着在书桌上写作业。

  经过一个多月改造,房子焕然一新,听说以前几乎不洗澡的孩子们开心地在卫生间洗澡,水都从卫生间里溢出来时,周志江的心里又欣慰又酸涩。

  “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跟周志江师傅一样,开始是跟着我们做这一个项目,后来逐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比如经常义务做司机的沈成立师傅,上门帮忙做改造工作和运输家具的二师兄戴启航,还有免费提供窗帘的仇国云、吕赛珍夫妇。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帮他们改造一个房间,点燃一丝希望。”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雪亚说。

  老戴因患重度糖尿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年卧床在家,久而久之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儿子上学,妻子在厂里打工,他一人在家也懒得收拾。2022年初,大旸志愿者第一次上门时,他家里居然都没有一处能坐的地方。第二次上门,志愿者帮忙清理了一上午。后来,志愿者一趟趟上门量尺寸、搬运装修用到的材料,老戴很感动,也开始“动”了起来,他主动爬上阁楼铲去苔藓,方便志愿者做屋顶防水。

  房间改造后,志愿者经常上门探望。现在,老戴已经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还在院子里种了小葱和蒜苗。

  今年春节前,记者和大旸志愿者一起去看望老戴,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在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我们家,没人看得起我。”

  “三年下来,我们得知,居住环境整洁与否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这些家庭的居住环境如此糟糕,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张雪亚说,“改善居住条件仅仅是表面的,关键还是解开他们的心结。”

  2022年夏天,大旸志愿者给重度瘫痪的残疾人俞福春做房子改造。志愿者第一次上门,俞福春不冷不热地看着他们,从头至尾坐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志愿者一趟趟上门,直到俞福春看到志愿者一丝不苟地帮他清理房间,冒着酷暑把房梁腐烂、下雨漏水的房子彻底加固装修好后,他敞开了心扉

  58岁的俞福春初中毕业后跟着老乡一起去上海学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还在同济大学进修读了三年大专。1992年,他回到宁波,在朋友的建筑工地上工作,不慎被倒塌的墙体压住,双腿残疾。刚准备结婚的他,人生从此坍塌,也失去了爱情,只能与轮椅相伴。他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和一切朋友断绝了往来,躲在老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父母担心他,日复一日照顾在侧,后来体弱多病的父母先后离世,他的生活品质每况愈下。

  在大旸志愿者和社工的帮助下,俞福春最烦恼的房屋漏水问题得到解决,医保拿药也在社工帮助下实现了就近取药,有时他还从专业角度给上门看望他的志愿者们提出一些改造计划的建议。一年多来,俞福春脸上的笑意逐渐增多,以前很少出门的他,现在自己驾驶着电动三轮到村里文化礼堂去和人下象棋、聊天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易。我们的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希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与他们建立情感的链接,帮他们找回尊严,建立生活的自信。”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胡耀之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道出了心声。

  2021年改造6户、2022年30户、2023年64户,三年来,从象山县的18个镇乡街道,到丽水遂昌县,100个家庭受益,有不少受益人已经从曾经的阴霾里走了出来。

  家住象山定塘的47岁胡言芬患有鼻咽癌,13年前丈夫患癌去世,她一边做化疗,一边去做竹编、做来料加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两个孩子。此前,她家孩子的书房就曾受益被改造过,改造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志愿者并不富有,有的还和自己一样饱经风霜。“助人为乐不在能力大小”,在和志愿者的交流中,胡言芬找到了共鸣,心情也渐渐开朗起来。

  后来,她加入了公益志愿者队伍。一有空,她就和大旸志愿者一起去给“暖暖的新家”受益者做住宅改造前的清理和搬迁,有些人家又脏又乱,但胡言芬不怕脏不怕臭,和大家一起扫地、清理杂物,忙得汗流浃背。有时,要给西部地区的孩子捐书捐衣,她没有衣服可捐,就一大清早出发,花近1小时的时间坐公交赶到象山县城,帮忙整理打包。今年春节前,大旸志愿者要给孤寡老人送冬衣,她又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风尘仆仆地穿梭于海岛之间。尽管现在因为舌头萎缩说话口齿不清,但胡言芬依然乐观:“能尽我的一份力帮到更多的人,我就很开心。”

  和胡言芬一样的还有一些孩子。今年12岁的小蔡住在象山爵溪,前年小蔡家曾受益改造过。此后,志愿者每次去他家看望,小蔡就跑前跑后地为叔叔阿姨服务。后来,小蔡也参加了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夏令营和公益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45个受益孩子和大旸的“公益小天使”、相关单位企业志愿者欢聚一堂。当他们一起吃年夜饭、看电影、领取新年礼物,共唱“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暖暖的新家”已然超越了它的使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今年春节,对于象山县丹西街道的11岁困境儿童小宇(化名)而言,很温暖。春节前夕,受益于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小宇破旧不堪的书房被装饰一新,洁白的墙、崭新的书架、衣柜,这样的学习环境让他很开心。过去三年,这个公益项目让100个低收入家庭受益。

  小宇在象山县丹城一所小学读四年级,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就靠72岁的爷爷一个人支撑,收入非常低。小宇和爷爷睡一间房,卧室也是他的书房,因为房子年久失修,下雨会漏水,房间的屋顶上有大面积的黑斑,靠床的一面墙也发黄发霉了。房间里就一床、一柜子、一张桌和一台电视。小宇放学回家就趴在逼仄的电视桌上做作业,有时候索性蹲在地上、趴在床上写字。

  “我做梦都想和别的同学一样,有一间明亮的书房。”小宇的愿望让大旸志愿者听得心里酸酸的。

  他们决定帮小宇改造房间。年前,他们多次前往小宇家,与小宇爷爷商讨方案。考虑到房子墙壁受潮严重,只刷涂料,时间长了墙皮会脱落,于是用环保的竹木纤维板进行装修,还给小宇买来新的衣柜、书架、电视柜,安装了崭新的窗帘,房间焕然一新。

  小宇家是“暖暖的新家”公益项目改造的第100户家庭。“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始于2021年,受益的基本是困境儿童,或者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家庭。

  53岁的周志江是油漆工,他是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改造房子的合作伙伴。这三年跟随“暖暖的新家”公益项目,他跑遍了整个象山。

  周志江印象最深的是象山城西一户姓李的人家。父母都是智力残疾,家里有姐弟三人,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

  三个孩子没有独立的房间和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在地上打地铺睡觉。唯一的一张书桌还是有关部门慰问时送来的,三姐弟就轮流着在书桌上写作业。

  经过一个多月改造,房子焕然一新,听说以前几乎不洗澡的孩子们开心地在卫生间洗澡,水都从卫生间里溢出来时,周志江的心里又欣慰又酸涩。

  “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跟周志江师傅一样,开始是跟着我们做这一个项目,后来逐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比如经常义务做司机的沈成立师傅,上门帮忙做改造工作和运输家具的二师兄戴启航,还有免费提供窗帘的仇国云、吕赛珍夫妇。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帮他们改造一个房间,点燃一丝希望。”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雪亚说。

  老戴因患重度糖尿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年卧床在家,久而久之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儿子上学,妻子在厂里打工,他一人在家也懒得收拾。2022年初,大旸志愿者第一次上门时,他家里居然都没有一处能坐的地方。第二次上门,志愿者帮忙清理了一上午。后来,志愿者一趟趟上门量尺寸、搬运装修用到的材料,老戴很感动,也开始“动”了起来,他主动爬上阁楼铲去苔藓,方便志愿者做屋顶防水。

  房间改造后,志愿者经常上门探望。现在,老戴已经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还在院子里种了小葱和蒜苗。

  今年春节前,记者和大旸志愿者一起去看望老戴,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在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我们家,没人看得起我。”

  “三年下来,我们得知,居住环境整洁与否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这些家庭的居住环境如此糟糕,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张雪亚说,“改善居住条件仅仅是表面的,关键还是解开他们的心结。”

  2022年夏天,大旸志愿者给重度瘫痪的残疾人俞福春做房子改造。志愿者第一次上门,俞福春不冷不热地看着他们,从头至尾坐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志愿者一趟趟上门,直到俞福春看到志愿者一丝不苟地帮他清理房间,冒着酷暑把房梁腐烂、下雨漏水的房子彻底加固装修好后,他敞开了心扉

  58岁的俞福春初中毕业后跟着老乡一起去上海学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还在同济大学进修读了三年大专。1992年,他回到宁波,在朋友的建筑工地上工作,不慎被倒塌的墙体压住,双腿残疾。刚准备结婚的他,人生从此坍塌,也失去了爱情,只能与轮椅相伴。他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和一切朋友断绝了往来,躲在老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父母担心他,日复一日照顾在侧,后来体弱多病的父母先后离世,他的生活品质每况愈下。

  在大旸志愿者和社工的帮助下,俞福春最烦恼的房屋漏水问题得到解决,医保拿药也在社工帮助下实现了就近取药,有时他还从专业角度给上门看望他的志愿者们提出一些改造计划的建议。一年多来,俞福春脸上的笑意逐渐增多,以前很少出门的他,现在自己驾驶着电动三轮到村里文化礼堂去和人下象棋、聊天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易。我们的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希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与他们建立情感的链接,帮他们找回尊严,建立生活的自信。”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胡耀之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道出了心声。

  2021年改造6户、2022年30户、2023年64户,三年来,从象山县的18个镇乡街道,到丽水遂昌县,100个家庭受益,有不少受益人已经从曾经的阴霾里走了出来。

  家住象山定塘的47岁胡言芬患有鼻咽癌,13年前丈夫患癌去世,她一边做化疗,一边去做竹编、做来料加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两个孩子。此前,她家孩子的书房就曾受益被改造过,改造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志愿者并不富有,有的还和自己一样饱经风霜。“助人为乐不在能力大小”,在和志愿者的交流中,胡言芬找到了共鸣,心情也渐渐开朗起来。

  后来,她加入了公益志愿者队伍。一有空,她就和大旸志愿者一起去给“暖暖的新家”受益者做住宅改造前的清理和搬迁,有些人家又脏又乱,但胡言芬不怕脏不怕臭,和大家一起扫地、清理杂物,忙得汗流浃背。有时,要给西部地区的孩子捐书捐衣,她没有衣服可捐,就一大清早出发,花近1小时的时间坐公交赶到象山县城,帮忙整理打包。今年春节前,大旸志愿者要给孤寡老人送冬衣,她又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风尘仆仆地穿梭于海岛之间。尽管现在因为舌头萎缩说话口齿不清,但胡言芬依然乐观:“能尽我的一份力帮到更多的人,我就很开心。”

  和胡言芬一样的还有一些孩子。今年12岁的小蔡住在象山爵溪,前年小蔡家曾受益改造过。此后,志愿者每次去他家看望,小蔡就跑前跑后地为叔叔阿姨服务。后来,小蔡也参加了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夏令营和公益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45个受益孩子和大旸的“公益小天使”、相关单位企业志愿者欢聚一堂。当他们一起吃年夜饭、看电影、领取新年礼物,共唱“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暖暖的新家”已然超越了它的使命。

首页
电话
邮箱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