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位于浙东北,紧邻上海和杭州两大都市,是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嘉兴便是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后,嘉兴的城市发展开始腾飞,伴随着营商环境的日益渐佳,慢慢的变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靠着敢闯敢拼的性格和精明的头脑,在经济快速地发展的浪潮中创造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商业传奇故事,成为了无数嘉兴创业者心目中的榜样。
既然嘉兴的商界名人这么多,那么如果按照财富拥有量进行排名的话,最杰出的又有哪些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们根据最新版《胡润百富榜》中发布的数据及A股市场中的有关的资料,发掘出了目前嘉兴地区可以查证的身价最高的十位民营企业家,共同组成了本次的“2025年嘉兴市十大富豪”。据计算和统计,这十人当前的财富总额已达到了惊人的1216亿元,其中有4人的身价更是已经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在排名方面对比起上一年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杨卫东超越了阮洪良,成为本年度的嘉兴新首富,去年在榜单中名列前茅的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斯达半导体副董事长陈幼兴、天通股份实控人潘建清、火星人厨具董事长黄卫斌纷纷跌出了前十强,取而代之的则是4张新面孔,能够说是实现了嘉兴富豪圈的“大洗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嘉兴商界巨擘的发家历程。
侯世国,汉朔科技董事长,1975年出生,现年50岁。从北航毕业后,侯世国曾在华为做过七年研发工程师,2007年从华为离职后,他又相继在北京飞杰科思科技、北京简约纳电子等企业内供职。2011年,侯世国在一次前往欧洲出差的途中,发现了当地超市里的电子价签,而这样的产品在国内各大商超尚未普及,整个市场一片空白,这让他从中嗅到了商机所在。2011,回国后的侯世国在北京创办汉朔科技,开始投入到电子价签产品的研发中。
2012年,侯世国带领汉朔科技来到嘉兴,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和发展,现如今,汉朔科技在他的率领下,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IoT硬件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25年3月11日,侯世国带领汉朔科技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电子价签第一股”。由于胡润榜的发布日期在汉朔科技上市之前,因此他并未上榜,但根据汉朔科技目前300亿的市值以及侯世国19.34%的持股比例计算,其身价已达到了58亿元。
庄耀中,新凤鸣集团董事长,1987年出生,现年38岁。他是本次嘉兴十大富豪中最年轻的一位,庄耀中是一位典型的企业第二代掌门人,新凤鸣集团创始人庄奎龙先生之子。2010年,大学毕业后的庄耀中加盟父亲的新凤鸣集团,从基层开始锻炼,企业管理才能不断得到成长。2017年,庄耀中出任新凤鸣总裁,成为了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一员。2021年,庄耀中接替父亲出任新凤鸣董事长,从此开启了属于他的商业新时代。庄耀中和父亲庄奎龙以7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754名。
杨玉英,卫星化学副董事长,1961年出生,现年64岁。她是卫星化学董事长杨卫东的大姐,同时也是公司的创始元老之一,在卫星控股成立之初,杨玉英还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董事长。目前,她在卫星化学母公司卫星控股持股22%,进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卫星化学7.612%的股份,以此计算其目前的身价已达到了70亿。
沈华,斯达半导体董事长,1963年出生,现年62岁。他是一位海归博士,本次嘉兴十大富豪中学历最高的一位。1982年,在湖南大学念完本科后的沈华被分配到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当工程师,90年代初,他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留学,随后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完成学业后,沈华留在美国工作,进入西门子半导体从事芯片研发工作。从业过程中,沈华发现了IGBT的巨大应用前景,而当时国内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2005年,为了打破外企的垄断,沈华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带着妻子胡畏回到祖国,并于同年在嘉兴投资创建斯达半导体,依靠自己在业内深耕多年积累下的技术与经验,沈华带领着研发团队经过日日夜夜不断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将斯达半导体逐步打造成为了国内IGBT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沈华以8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656名。
马国林,卫星化学副董事长,1964年出生,现年61岁。他是杨卫东的二姐夫,马国林曾在嘉兴化工三厂当过厂长,后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创办卫星化学。目前,马国林持有卫星控股28%的股份,从而间接持股卫星化学9.688%。在本次的《胡润百富榜》中。马国林被披露出的身价为55亿,排在全国第940名,但依照我们计算(下文介绍杨卫东时会进行阐述),他目前的线亿。
陈士良,桐昆集团实控人,1963年出生,现年62岁。他曾是老家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1981年,桐乡县化学纤维厂成立,急需人手,于是开始在周边几个乡镇招工,陈士良通过考试顺利进入厂里上班,成为了一名机修工人。1986年,桐乡县化学纤维厂内部分成了凤鸣化纤厂、桐乡化纤厂和洲泉弹力袜厂三家企业,陈士良被派到凤鸣化纤厂担任副厂长。凤鸣化纤厂搞得有声有色,是这三家兄弟企业里发展最好的,但桐乡化纤厂则截然相反,到1990年时就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为了拯救桐乡化纤厂,1991年,镇里决定为厂里换帅,此前一直表现优异的陈士良成了最佳人选,他接手之后,立马开始走南闯北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摸清市场需求,最终带领化纤厂顺利走出困境。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1995年和1999年,陈士良先后两次带领企业改制,于是有了现在的桐昆集团。如今,桐昆集团在他的率领下,已经壮大为一家总资产超千亿的大型多元化、综合性非公有制企业集团。陈士良以9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576名。
张毓强,振石控股董事长,1955年出生,现年70岁。在他四岁那年,邻居纳鞋底时不小心将手里的铁锥甩丢,迎面砸向了张毓强的脑袋,让他从此失去了左眼,因此在张毓强的童年时期,他一直都是同龄人嘲笑的对象。1971年,16岁的张毓强进入桐乡县石门镇东风布厂当起了挑水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毓强听别人说玻璃纤维很有市场,于是向厂长建议生产玻璃纤维,为了搞来制作玻纤的拉丝机,张毓强带着肥皂和电动机前往江西九江的一家工厂里换来了一台二手设备。
1983年,东风布厂改名为桐乡玻璃纤维厂,张毓强担任副厂长。起初,由于生产出的玻璃纤维质量不好,根本卖不出去,百来号人的厂子一年利润才一万多块钱,老厂长不想背这个锅,索性辞职不干了,压力全给到张毓强一个人身上。1989年,张毓强在玻纤厂的基础上,创立桐乡振石股份,93年,他又率领振石股份与另外几家公司合并,成立巨石集团。恰逢当年桐乡开始大力扶持玻纤产业,张毓强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机遇,此后便开始了自己在玻纤行业长达三十多年的风云之路。张毓强以10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494名。
陈雪华,华友钴业董事长,1961年出生,现年64岁。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15岁那年,陈雪华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一年后,他进入老家当地的村办化工厂打工。为了多挣钱补贴家用,他白天在厂里上班,到了晚上则在家里种豆芽,第二天天还没亮就骑着自行车去集市上售卖,然后再马不停蹄赶回工厂,就这样日复一日过了十几年。93年,化工厂因经营不善破产,陈雪华把握机会,找遍亲属和朋友借钱,然后将工厂承包了下来,靠着厂里现成的生产线,生产氧化钴和氧化镍等产品,慢慢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时间来到新世纪,随着各类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行业开始爆发,与之紧密关联的钴行业也迎来了春天。为了做大做强,2002年,谢伟通找到一位台湾富商合作,创立华友钴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如今,华友钴业慢慢的变成了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和制造商。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华友钴业作为上市企业,各种数据都清晰可查,但陈雪华并没有登上本次的胡润榜,不知是胡润研究院在统计数据时出现了遗漏还是有意隐藏,总之耐人寻味,依照我们计算,陈雪华目前的身价约为180亿元。
阮洪良,福莱特玻璃集团董事长,1961年出生,现年64岁。1982年,阮洪良进入当时的嘉兴玻璃制品厂做起了供销员,从此让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与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工作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两年后他就坐上了厂长的位置,此时的阮洪良才仅仅23岁。1998年,已经在玻璃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阮洪良决定自己创业,他和另外几个合伙人一起凑了6万块钱,开办嘉兴市耐邦经贸有限公司,也就是福莱特的前身,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玻璃制品加工和销售业务。
2001年,手里已经有了原始资本的阮洪良开始转向上游的玻璃制造领域,建起了自己的厂房。2007年,从新能源产业中嗅到商机的阮洪良带领公司转型,进军更具科技含量的光伏玻璃行业,同年,福莱特获得了瑞士SPF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全世界第四家拿到该项认证的光伏玻璃企业。后经不停地改进革新升级,福莱特逐步壮大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玻璃生产商。阮洪良以19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247名。
杨卫东,卫星化学董事长,1968年出生,现年57岁。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蒸蒸日上,对化工原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细心的杨卫东发现,大大小小工厂里用的各种原料几乎都是进口的,虽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不便宜,倘若研制出能够平替的国货,不仅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可以帮助国内完善整个产业链。于是在1992年,满腔热血的杨卫东靠着买回来的一台反应釜,一头扎进了高分子化纤纺织乳液的研制当中,最终经过夜以继日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顺利打破了外企在这一领域多年的垄断地位。
2005年,杨卫东带领卫星化学开始向上游延伸,打造出了国内首套民营丙烯酸及酯装置,2011年,卫星化学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拥有丙烯酸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2014年,杨卫东带领公司再次突破外企的技术封锁,建成了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AP连续化生产装置,成功填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近几年来,卫星化学又开始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一体化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的胡润榜中,杨卫东以18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276名,不过由于《胡润百富榜》时效性的原因,这份数据现在已无了可参考性,目前,卫星化学的总市值已经涨到了720亿,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卫星化学的归母净利润合计接近200亿,而杨卫东和妻子杨亚珍共计持有公司30.6%的股份,按照这几项数据计算,他目前的身价至少已达到了280亿元,这也让他超越了阮洪良,成功摘得本年度“嘉兴首富”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