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袁婵)现今,烘焙已然成为很多女性钟爱的“副业”,家用烤箱也就成为了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烹饪电器。不过,家住江苏连云港的马女士近日却因为烤箱受到了惊吓。日前,马女士向信息时报记者爆料,今年2月份在家中使用美的烤箱发生了玻璃门自爆的情况,原本大过年的日子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心情。对于上面讲述的情况,美的回应信息时报记者称,公司经过专门的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其实就是在烤箱预热过程中,钢化玻璃在高温发生的玻璃自爆。玻璃自爆属于低概率事件,非产品本身设计或制造原因所致。
今年2月1日,马女士在美的淘宝旗舰店买了一款型号为T3-L326B的电烤箱。2月4日下午她拿到烤箱后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第一次空烤,结果在空烤的过程中发生爆炸,玻璃四溅。马女士回忆说,当时小孩子就被吓得哇哇大哭,万幸爆炸的时候没有人在烤箱面前,不然后果可想而知。
2月5日马女士立即联系了美的官方旗舰店客服,客服随后安排了售后部门上门解决。据马女士说,当日美的售后师傅上门拍摄现场照片后联系了厂家,并告诉她按保险来算最多赔偿150元。对于这一方案,马女士显然并不接受。最后,美的江苏区有关负责人在与其协调后按照烤箱两倍的价格(249×2)进行了赔偿,双方才勉强达成和解。
“没有人受伤,但这并不意味这是一件小事。”马女士向记者表示,此次烤箱爆炸事件让我们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原本大过年的日子却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心情。另外,这说明这款烤箱有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只是我们很幸运得侥幸躲过了这次灾难,希望商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就上述事件采访了美的烤箱相关负责人。“对于整个事件,公司经过专门的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其实就是在烤箱预热过程中,钢化玻璃在高温发生的玻璃自爆。”该负责人解释称,玻璃自爆为钢化玻璃行业都会存在的问题,但属于低概率事件,非产品本身设计或制造原因所致。”据负责人透露,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叫做钢化玻璃的爆开,根据行业经验,普通钢化玻璃的爆开率在1~3‰左右。
该负责人和记者说,在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核查了工厂的品质检验流程,各方面实际都是优于行业的,包括玻璃的源头是南玻和信义一级玻璃,并且在钢化颗粒度测试上要求远高于国标,每种规格玻璃门都会抽样进行冷热冲击测试和机械冲击测试,来保证产品质量。
美的表示,此次事件并非由于美的烤箱品质问题导致,未来公司会持续加强对钢化玻璃的模拟测试,持续提高行业标准,让我们消费者更安全放心地使用我们的产品。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美的的回应有推脱责任的嫌疑。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也许从整个行业来看说属于低概率事件,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如果不是不正确使用造成的爆炸,低概率事件不应成为企业推脱责任的借口。
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分析称,如果按照美的逻辑,钢化玻璃只要使用过程中有高温就可能自爆,而根据了解,他们所说的概率又并没明确的标准作为依据。究竟比如,卖一万台产品,那到底是有几十台还是一百台可能会发生爆炸呢?在梁振鹏看来,如果消费者是正常使用发生的爆炸,这说明还是烤箱有质量上的问题,至于美的烤箱跟玻钢化玻璃原材料厂家那是另外的事儿。
梁振鹏建议,美的对这样有质量上的问题和安全风险隐患的烤箱,应选择立即无条件的全国范围进行免费召回,只有把这样的定时炸弹全都召回,才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这样的烤箱再出现爆炸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家电行业近年来因为钢化玻璃导致爆炸事件的案例并不少。对此,梁振鹏分析表示,首先生产钢化玻璃的厂家有三六九等,其产出的质量品质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家电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最大化的牟取暴利,可能采购了低价质量不过硬钢化玻璃产品。另外,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疏于质量管控,钢化玻璃的切割生产安装的步骤不当,也会引起这样的产品设计上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增加爆炸的概率。
对于这类事件中究竟怎么样判定赔偿责任?“事故的原因是判定赔偿的关键。”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如果通过司法鉴别判定判定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事故发生,那么商家需要对此要承担法律责任。消费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大家提供相应的证据,主张商家违约或侵权,要求其赔偿全部损失。但如果是因为消费者自己不正确使用,或者其他非厂家或商家的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商家就对此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在赵占领看来,消费者遇到这类事情做好关键的三个步骤,才能更有效的进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事故发生后消费者不能破坏现场,第一时间联系商家要求上门检测;其次,商家上门后,协商过程中可以对全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最后如果商家不能判断事故的原因,或者消费者对于商家所给出的事故调查结论有异议的,双方可以协商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去进行鉴定。
在具体的保护权利途径方面,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熊剑桥建议,向经营者、生产者、网络站点平台反映情况,看能否协商解决;向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