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在“520”甜蜜时刻即将来临之际,是时候相约魅力石棉了,尤其是香飘大渡河畔的石棉枇杷已经大量上市,最让人喜欢和留恋的,石棉枇杷真是又大又甜!
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野生枇杷资源丰富,是优质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石棉县枇杷栽培历史悠远长久,栽培面积达5万亩,全县主要在海拔1200-1600米范围内种植,分布在丰乐乡、美罗镇、迎政乡和永和乡等11个乡镇(街道)。石棉枇杷栽植品种主要为大五星,果实大、果粉多、皮薄、果肉厚、汁多、细嫩、风味浓郁,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小于14.6%,是枇杷中的上品。成熟时间分梯次从4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2020年预计枇杷产量达2.05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主要销往成都、武汉、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果品供不应求,是石棉县农民持续增收骨干项目之一。
近年来,为了打响石棉枇杷品牌,2011年5月,石棉县成功举办了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枇杷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园艺学会授予石棉县《世界枇杷栽培种子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石棉枇杷《中华名果》称号。2011年,石棉枇杷申报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不仅如此,石棉县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推行标准化栽培管理,果园标准化程度属全省之首,已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全县已成立了枇杷专业合作社16个,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3万亩基地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乡已种植优质枇杷(大五星)5100亩,全乡基本上种满种尽。迎政乡枇杷是四川省枇杷产学研基地,是中国晚熟枇杷生产基地,是川农大校县合作项目—枇杷新品种培育示范基地,拥有优良新品种优先推广资源优势。乡镜内光热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丰富、所产出的枇杷具有口感好、成熟晚、耐储运和病虫害少等优良特性。每年5月底至6月初成熟,果实皮薄肉厚、汁多细嫩、味美甘甜、风味浓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2011年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五界枇杷学术年会在石棉召开,主会场设在石棉,迎政乡红旗村是年会的分会场,会上获得5个硬牌子:“四川省枇杷产学研基地”;“中国晚熟枇杷生产基地”;“世界枇杷栽培原产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中华名果”的美称。其中四川省枇杷产学研基地和中国晚熟枇杷生产基地就在迎政乡红旗村。迎政乡全乡枇杷面积是5100亩,全乡枇杷面积都拉入全县的枇杷示范片,管理完全按照县上制定的月历进行,生产的全部过程禁用高毒高残留、生长调节剂,施肥主要以农家肥、沼液肥为主,少用化学肥料。防虫主要用物理防治(频振式杀虫灯、防蚜黄板)和生物防治(捕食螨),政府十分重视技术投资,每年物质统一由乡政府出资购买发给农户。这样减少果农用农药的次数。保证生产出的果品安全无公害,大家可放心购买放心食用。
迎政乡枇杷远销云南、西昌、成都、南充、贵州、重庆等10余个省市,曾为枇杷年会提供年会参观现场点,受到国内外枇杷专家和消费的人的一致好评。2019年全乡枇杷销售了2500多吨,由于气候影响,预计今年产量2600吨。
乡党委切实担当主体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抓好精准识别、措施制定、攻坚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的统筹、指挥、调度,推动脱贫攻坚稳步、有序、高效开展。新民村“灾后重建靓新村,基础设施惠民生,枇杷核桃富产业,乡村旅游助奔康”的脱贫路线图,就是结合群众意愿和科学规划的产物,体现了以贫困户为主的脱贫思路。通过“深入讲、外出看、示范带”等多种途径,把党委的发展意图成功转化为群众意愿,真正解决了“干部热、群众冷”“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形成了“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帮扶,新民村75户255人实现了稳定发展。新民村总体实现了“住房安全得保障,道路通畅水不愁、电视宽带家家享、医疗教育村里有、产业富民有奔头”。
迎政乡党委扭住“发展处理问题”这个“总开关”,促进扶真贫真扶贫见成果。抓灾后重建靓新村,基础设施惠民生,枇杷核桃富产业,乡村旅游助奔康;抓干部管理,抓扶贫发展;一强民主自治,建立党支部引领、自管委自主运行、村民主动参与的“1+2”管理模式。切实发挥新民村“巾帼女子服务队”、“枇杷核桃土专家”等村民组织作用,实现“民主自治促发展,发展进步促脱贫”。二强法治教育。充分的利用市公安局下派的联系新民村优势,加大普法教育力度,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依法治村进程,切实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实现“法治管理促和谐,和谐文明促奔康”。三强基层建设。注重引导村支部发挥“神经末梢”、“造血细胞”、“致富带头”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党员示范行动,实现“基层党建促产业,产业提升促致富”。积极开展残疾人量体裁衣+重残护理补助、新农合+医疗救助、新农保+低保兜底、教育扶贫、移民后扶、革命老区等政策支持。为贫困户找准“穷根”、帮到点子、扶到根上,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着力做好交通提升、产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启动实施向新公路建设,建成旅游厕所、新民村小、村卫生室、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不断的提高。建立“221”帮扶体系全力推进帮联工作,采取主动汇报开清单、跟踪落地见实效的方式,积极争取宣传部、人大、统计局、工商银行、烟草等社会帮扶资金,努力凝聚各方力量协力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借力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中华名果等“迎政枇杷”金字招牌。全方面实施1000亩优质晚熟枇杷基地和800亩良种核桃基地精细管理、提质增效。用好“草科鸡”、“和枇杷膏”等本土加工产业资源,切实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继续做好“三索窝”3A级生态旅游景区巩固提升工作,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景观步游道、休闲凉亭、休闲垂钓区、生态农业采摘园等旅游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以“三索窝”为中心,连片带动红旗、前进枇杷基地农旅融合示范区一起发展的工作举措,打造四川省旅游脱贫示范村,切实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迎政乡党委政府充分整合市县帮扶部门和社会帮扶力量,积极争取县委宣传部、县人大、县统计局、石棉县工商银行资金8万元 ,完成了新民村一组文化健身广场的硬化,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2.6万元,安装了47盏太阳能路灯;新建新民村观景平台建设;争取资金0.95万元,对汛期损毁堰渠进行了维修;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提升三索窝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了枇杷采摘季活动,今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了本村农产品销售,实现出售的收益150万元。
“五个一”帮扶力量围绕新民村脱贫工作实际,聚焦短板、发挥优势、主动工作,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工作成效明显,75户全部实现稳定发展不返贫,2019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8万元;全村水泥硬化路20 km;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60平方米;文化室建筑面积99平方米;有通信网络。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不低于4500元且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损失,助力石棉枇杷销售上市,共同打造石棉枇杷地域品牌,助农增收。5月10日石棉枇杷上市新闻发布会采取了直播形式发布,在一直播的善品公社官微直播间、“石棉融媒”手机APP多渠道同步进行直播。在枇杷销售模式上,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收购商到现场收购枇杷外,石棉县还大力推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使石棉枇杷卖得更快,卖得更好,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