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和平镇,绿油油的粉葛田里一米多长的粉葛苗附杆而上,行间套种的农作物,有香芋,有蔬菜,有花生……
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是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发动机”,正成为藤县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产品,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藤县和平镇田地少,人均只有半亩多一点,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当地农民养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他们摸索出间种、套种、混种等种植方式,使一亩地发挥了两亩地甚至更大的生产功能,同时更充分地利用了肥水资源。如今,随着产业的延伸拓展,粉葛田更成了一项特色产业的“第一车间”。在和平镇绿葛葛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把个头大、品相佳的粉葛收储入库,其余用于加工成葛根茶和葛面、葛饼等食品。多年来,和平镇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富民强镇之路,获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还创建了粉葛(核心)农业示范区,颇具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气息。
近年来,藤县呈现出人口向城镇聚集、产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交融的格局,“园区产业化、产业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城乡建设规划中,该县围绕“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理念,快速推进县城中心建设,积极地推进县城主城区与津北、潭东等新区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与陶瓷园区、钛白园区、工业集中区之间产城联动、组团发展。与此同时,象棋文化小镇、埌南镇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塘步镇小城镇等项目都已完成前期投资,全面完善原有基础设施,增强了乡镇发展活力。
目前,藤县县城规划面积达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9.62%升至40.50%。在县城旧城区改造中,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坦荡如砥,一处处城市公园绿树成萌,服务于更多市民的公共基础设施也迎来改造升级。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院新院区、污水处理厂及城区排污管网、生活垃圾填埋场等设施相继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县中心校、潭津小学和正在开工建设河西杉木冲实验中学、藤县教育集中城项目正加快施工建设。
交通设施方面,藤县正加快形成“一环七连”的快速路网结构,实现与梧州主城区共构“半小时经济圈”。“一环”为藤县快速环路,“七连”为东西向联系藤县与梧州主城区的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四条快速路。未来,藤县还将大力推进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设施建设,并规划疏港路与城市道路相接,连接西江两岸的腹地,为两岸的工业园区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水运服务。
“现在的订单几乎没停过。”藤县中和陶瓷工业园新舵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杨根铨说。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该公司积极谋求产业升级,组建了100人的研发中心,开发低成本原材料深加工技术。去年以来,该公司以几乎每十天就推出一个新产品,如仿大理石陶瓷砖系列经过三次技术革新,推出了通体大理石砖,不仅质量更好,且价格实惠,很快就赢得了市场认可。
还是在园区,载满陶泥的货车源源不断地驶入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堆场,随后转送到电子配料车间。在这里,园区日均产生的80多吨陶泥废渣摇身一变,成为一块块具有防潮防火、隔热保持温度的功能的发泡陶瓷保温板。
在藤县陶瓷工业园新舵陶瓷有限公司喷墨打印机房,工人在生产线上实时监测瓷砖打印效果。该企业结合新产品开发配套引进喷墨打印设备,不仅丰富陶瓷产品装饰,还在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管控一体化,提高了效率。 (资料照片 陈可夫 摄)
藤县有丰富的高岭土和钛矿贮藏,资源型产业因此兴起,被誉为“南国新陶都”“中国钛白之乡”。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和产能过剩,这些传统产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在陶瓷产业园内,新中陶、中意陶瓷等四家企业曾面临停产歇业的危机。经过引导,他们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微晶砖、抛釉砖、抛光砖、仿古砖、瓷片、外墙砖等品种,并开始尝试布局生活陶瓷、有机陶瓷,在危机中找到新的生机。在钛白产业园,广西金茂钛业有限公司持续加大酸钛联营生产技术投入,推进10万吨钛白粉及40万吨硫酸技改项目,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该公司把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来生产钛白粉,每年可节省8万吨燃煤,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控制在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之内。该公司还把铁渣、七水硫酸亚铁、红石膏等工业废弃物实行厂内回收,加工生产成净水剂、水泥缓凝剂等环保工业品,实现了“变废为宝”。
“这得益于我们加大企业技改投资支持力度,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藤县工信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受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影响,工业公司经营压力增大,该县成立重点企业服务队,深入公司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扶持发展的潜在能力大的企业扩大规模。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藤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15%以上。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的陶瓷、钛白、林产林化、船舶制造等重点行业共完成产值119.6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57.83%,且陶瓷、钛白行业形势良好,增速均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公司整体增幅。